全媒体记者 阮璐 通讯员 舒翼 徐甜甜

一声感谢、一句留言、一瓶饮料……看似平常,却是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最直接的肯定。近日,发生在恩施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患间的一次“双向奔赴”,温暖了彼此,也点亮了他们的春天。


(相关资料图)

4月11日晚上10点54分,一名中年男子搀着一位老人快速走进恩施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老人咳嗽严重,伴随着沉重的喘气,好像每一次呼吸都用尽了力气。

“医生、护士,我父亲喘不过来气,你们快来看看!”原来,70多岁的老人在家感觉呼吸困难,老人的儿子龙先生便连夜开车将他从恩施市沙地乡送至恩施市中心医院。

所幸,因急诊科医生处置及时,老人的情况逐渐好转。

老人此前由于呼吸困难、喘气严重,导致心律不齐,并时时有便意。入院半小时内,他隔几分钟便要从床上起来上厕所,忙坏了对护理一窍不通的龙先生。

“他一会儿就要起来一次,但每次又拉不了多少,一个来不及就拉在裤子里了。”龙先生说,时至深夜,没有给老人带换洗衣物和清洁物品,也没有其他家人帮忙,心想只能对付一晚,等天亮再说。

晚上11点半,急诊科护士胡兴宇和向莉两人接班后,按例到病房查看留观患者情况。

一走近老人身边,两人便闻到了异味。她们马上告诉龙先生哪里能买到睡衣,并打来热水给老人擦洗身体、换下脏衣,让老人能舒服地睡觉。

当时,急诊科病房还有很多患者。两人为老人换完衣服后,又配合两名值班医生为其他急诊患者接诊、护理,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点多才稍微空闲下来。

龙先生看着父亲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缓解不适并平稳入睡,内心充满了感激。他想上前给医生和护士说声感谢,但在忙碌的急诊室,始终没能找到机会。

“向莉、胡兴宇对病人有耐心,谢谢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你们的付出让我们家属感觉到温暖,你们就像英雄一样守护着我们,谢谢你们。”在急诊科留言簿上写下这段话后,龙先生开车出去了。

半小时后,龙先生提着4瓶“脉动”饮料回来了。医生和护士们依然在急诊病房里忙碌,他把饮料默默地放在空无一人的护士站,并打开留言簿,将自己留言的那一页翻开,放在饮料旁边。胡兴宇和向莉发现饮料后挨个询问患者家属,才得知这是龙先生的好意。

医护人员再三跟龙先生解释不能收患者的东西,但他仍执意相送:“一瓶饮料几块钱,又是我大半夜专门出去买的,你们就收下吧。你们上夜班这么忙、这么辛苦,喝点‘脉动’提提神。”

“虽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但看到这份真诚的谢意,真的很感动。”向莉和胡兴宇说。

4月12日上午,老人转入该院其他科室治疗,并于4月20日出院回家。“父亲能这么快康复,跟恩施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及时处置和精心护理分不开。我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麻烦你再帮我转达我的谢意。”4月24日,龙先生在电话里一再委托记者。

推荐内容